2011年10月5日星期三

美国抗议者能“占领”富人的天堂吗?

美国爆发的“占领行动”,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引起了中国的关注。抗议者不仅要“占领华尔街”,还要“占领洛杉矶”、“占领匹兹堡”,波士顿、旧金山、芝加哥、迈阿密、丹佛和西雅图等地也爆发了“占领运动”。  
抗议者在美国国旗上写道:“这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占领它。”  
然而,不仅资本密集区、经济发达区和富人聚居区,堪称“富人的天堂”,而且美国也是超级资本的乐园,美国统治者、财富领袖、社会精英和影子政府能允许这些下层失业者占领吗?抗议者有力量“占领”吗?  
我的看法是:美国统治精英集团不会视若无睹、任其占领,拱手将“天堂”让给穷人,自己下地狱;抗议者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占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青年失业者,包括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还有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人等。主要是缺少明确的行动纲领、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和高效的组织形式,而且社会支持力量不够雄厚、强大和活跃。虽然工会宣称将站在抗议者一边,大部分美国民众支持抗议者有关向富人征税的诉求,这场最初警察判断会很快结束的“占领行动”已经烧向全美,但对民众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不到位,既缺失充足的提前量,又缺乏系统性和广泛性。“占领华尔街”人士宣称:我们占领华尔街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目的是表达对于经济政治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未来的向往。由此可见,“占领行动”仍然是“革命的一代”在为挣脱“债务奴役”进行“和平斗争”,而不是有纲领、有组织、有制度的政治斗争和革命运动。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次“占领行动”的策划工作有缺陷,定位不集中,旗帜太多、口号太多、诉求太多,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力量分散,形不成摧枯拉朽的巨大洪流。“占领行动”至今尚未出现领导人物,抗议者缺乏应有的鼓动性和感召力,难以掀风鼓浪。美国需要的是一场政治飓风,而不是和风细雨式的抗议活动。  
在华尔街附近,一面印有各大财团标志和“战争”字样的美国“国旗”悬挂在示威营地,不知美国统治精英看了有何感想?  
   
美国陷入统治精英挖掘的诸多“黑洞”  
这次“占领华尔街”行动是因青年人对失业问题的不满而爆发的。参加示威的男女老少的目的具有相关性,除了表达不满高失业率、贫富悬殊、误国政客的心声之外,主要是反对华尔街金融巨头无节制的贪婪腐败,反对大公司滥用金钱施加政治影响,反对美国政府向银行机构提供大规模援助等,更主要的是“让世界听到美国人愤怒的声音”。  
由此可知,美国存在诸多令国民不满和愤激的严重问题。而这些问题扭结在一起,就会变成绞索,将美国绞死;也会形成社会经济发展的黑洞,将财富、道德、信心以及发展力吞噬。  
(一)失业。由金融危机酿成的经济衰退,严重地打击了美国经济,造成失业率高企不下,致使国民长期生活在“美国式痛苦”之中。  
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是私有企业,用工是企业老板的事,政府无法干涉,所以在解决就业问题上,美国政府一直难有大作为。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不景气,利润下降,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支出,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减员增效”,从而迫使大批工人失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从业经验,有的所学专业不符合实际需要,在工作岗位缩减的大气候下,很难找到工作。  
针对经济低迷不振,就业率下降,美国政府也实施了“一些揽子计划”,但很难像美国著名的伟哥一样立即起效。因为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而且是一个制度缺陷问题。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和深度市场化,无法化解经济梗阻和制度癌症,必然造成生产过剩或短缺,而失业人口的存在,是“邪恶资本家”压低工资,减少成本,增加利润的“蓄水池”。失业人口的增加,主要是由国家经济痿滞导致的,也不能排除资本家的主观故意。  
失业问题我国也存在,而且比较严重,主要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工资太低。  
(二)金融腐败。美国的资本和权力泛滥必然成灾。资本也是权力,资本密集的地区一定是权力最大的地区。权力的过度集中会制造灾难,权力的泛滥也会酿成灾害。华尔街正是权力过度集中和泛滥的问题双存在的“金库”和智库,在这里出入的都是玩金融游戏的高手,所以美国人认为华尔街是美国金融问题的罪魁祸首,正是华尔街的贪婪与无度导致整个美国乃至世界陷入一场持久的经济困局,目前这场经济衰退还看不到头。其它金融区也存在严重的腐败现象,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针对性措施,解决华尔街的腐败问题。  
金钱堆积的地区和行业必然腐败。匹兹堡是美国的又一个经济和金融要地,是富人的又一个天堂,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本腐败和社会黑洞。  
在“占领行动”中,有这样一幅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位著名的女歌星,正要剪掉一位知名华尔街银行家的“命根子”。旁边的文字是:“如果歌星像这位银行家这样制造有毒资产,全世界每个人都会拥有她的20张唱片。”  
纽约证券交易所在正常营业,但门前却被划出大片空地,设置了多道栅栏和拒马,阻止人们靠近,这似乎正显示出金融巨头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距离确实存在。  
金融腐败我国也存在,只是没有人查。别的不说,在放贷这个环节就存在着巨大的黑洞,一个真正的创业者想贷款几乎没有可能,因为他没有钱送礼,也没有值钱的物品抵押;能贷到巨款的都是大老板,他们以金钱开道、以楼房作抵押,几乎是想贷多少贷多少。中国富人的金钱王国是靠贷款和权力维持着。  
(三)大企业影响政治。金融寡头决定哪个政客当选和哪个项目该获得资金支持。没有金融寡头的认同和金钱给力,无论你有多大的才华,都很难成为领导人;踏着金山登上权力顶峰的人,必然要服从金融寡头的领导,为他们掠夺更多的财富服务。  
美国的民主政治实质上是财团政治,在台上的统治者是为极少数富人服务的。大财团的老板在幕后指挥,被选中的精英在前台唱戏。总统只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后面有几只巨大的黑手在遥控着,国会是遥控器。“美国式民主”就是财团民主、金钱民主、家族民主。  
在美国存在着“大公司滥用金钱施加政治影响”的问题,但也不是所有的大公司都是如此。资本家投资是为了赚到更多的钱,赔本买卖他们是不会做的。企业支出每一笔费用都要经过反复计算,花多少钱,能赚回多少,需要多长的时间,都是事先算好了的。他们也不是到处花钱买影响,而是有明确的预见性、指向性、选择性。不见兔子不撒鹰,资本家的钱是要真正“花在刀刃上”的。当然,他们一旦看准了目标,需要多少就投多少,甚至不顾代价、不惜血本。  
抗议者认为,“是大金主左右了我们的国会,使政策偏爱大捐助者、大企业,尤其是金融业。当权者没有为民作主,是金钱在背后作主。这一切导致了美国当前糟糕的财政、经济、就业状况。”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没有去白宫抗议奥巴马的缘故。他们认为真正该找的是华尔街,是这些翻云覆雨的大金主繁殖的地方。他们的口号有:“华尔街是我们的街!”“停止交易我们的未来!”。  
美国的统治机构就是为富人执勤的,“纽约的警察保护和服务富人”是一种惯例,任何地方的警察都是一丘之貉。  
“企业买政治”的问题我国也存在,大企业的老板都花钱买成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有的还花钱买了党票。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要征求企业老板的意见,如果大企业老板不同意,再好的政策也通不过,更别想出台。  
(四)政府包银行。在美国,政府与银行是一种互包的关系,银行包政府,政府包银行,谁也离不开谁。这种关系之所以不是婚姻关系,而是情人关系,是因为政府与银行的交媾是在暗地里进行的不正当行为,是一种资本和权力默认的黑道原则,并不在制度和法律框架之内,摆不在桌面上。  
美国政府向银行机构提供大规模援助,而这些钱都是纳税人的血汗。政府是由财团支持的,财团是政府的靠山,在财团发生危机时,政府必然要出手援助,确保靠山稳固。  
当然,纳税人有自己的考虑,政府也有不同的考虑——政府不能让银行破产,如果银行都垮掉了,经济还怎么正常运行?何谈国家信誉?美国是这样,其它国家也是这样。  
美国以金融为枢纽调动和维持整个社会的创新与冒险,并由此捍卫和延续了“美国梦”。华尔街尽管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了打击,但并没有让美国统治精英下定决心“改造华尔街”,反而由政府出手相助,输入了巨额救助金。而对于其他行业,如汽车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则未得到相应的政府礼遇,能够提供较多就业岗位的制造业最后成了真正的输家。美国持续的高失业率,直接原因在于重金融服务业,轻制造业的痼疾,根子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始终不能走出激化—缓和—再激化的怪圈。国民至今还在失去住房抵押赎回权,说明美国危机还在持续。  
银行就是经营货币的,但并不创造价值,其收入是从储蓄和贷款的差额中来的。也就是说,银行主要是靠放贷挣钱的。  
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有: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经理国库,保障国家金融稳定,实施外汇管理,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等等。试想,如果中央银行发生危机,政府岂能不伸出援手?  
金融机构掌握着国家的命脉,金融资本家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他们才敢“创新”虚拟货币,推动虚拟经济,做空银行,将国民财富转移到自己的名下。一旦银行面临破产,政府必将从国库中拿出老本来救援。经过大输血,银行还在,金融资本家还是大老板,而银行流动的血液却换成了纳税人的血汗。大输血其实就是大换血,无论怎样操作——公开操作,还是暗箱操作,银行的血都是来自劳动者,最终纳税人都成了“被献血者”。  
抗议者高喊着“银行吃了我的孩子”,就是对银行抽血的血泪控诉。小银行是吸血虫,大银行是吸血鬼。  
(五)贫富悬殊。一位示威者说:“在美国,1%的富人拥有着99%的财富,而99%的人为国家纳税,却没有人真正代表我们,华盛顿的政客都在为这1%的人服务。”曼哈顿的部分公立学校教师也加入到静坐抗议活动的行列。一位教师表示,在她的学校,多数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他们是美国未来的工人,现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压在他们身上,失业、犯罪等等。  
“占领华尔街”运动能够发起和持续的主导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贫富悬殊。如果没有失业者,没有穷人,没有社会不公,就不会有什么抗议活动。  
做蛋糕与分蛋糕完全是两回事,做大蛋糕不等于每个人都能多分到蛋糕。为了遮人耳目,统治者就说,贫穷是因为蛋糕太小,努力做大蛋糕,就会富起来。劳动者拼命工作,做大了蛋糕,但分到的蛋糕依然很少,生活仍然贫困。一旦劳动者发现被骗了,开始觉醒,便会行动起来进行斗争。  
谈到贫富悬殊,不知是中国第一,还是美国第一。中国的一位富翁有500亿的财富,其员工的年薪为3万元左右,这个差距大到研究生难以计算的程度,也实在是过度悬殊了。  
贫富悬殊是一颗定时炸弹,迟早会引爆,只要有相关性、合拍性和共振性的社会问题发生,它就可能会爆炸。一旦形成连环爆炸,就会像燃烧弹一样威力骤增。这就不像星星之火那样好灭,熊熊燃烧的大火很有可能烧到画好的线外。  
洛杉矶是美国仅次于纽约的第二大城市,拥有发达的工业和金融业,数百家银行在此设有办事处,包括许多著名的国际大财团,如洛克希德诺思罗普罗克韦尔等。  
作为美国的第二大金融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洛杉矶在美国经济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洛杉矶的市花是天堂鸟,也称鹤望兰,被誉为天使之城。不禁要问:洛杉矶是谁的天堂?难道天使的使命就是让1%的人占有99%的财富,让99%的人为国家纳税?仙花都是纯洁和神圣的象征,富人的双手干净、灵魂圣洁吗?在劳动者将洛杉矶建设成为美国石油化工、海洋渔业、航天工业和电子业的最大基地后,天堂的大门为谁而开?难道是劳动者亲手为自己建造了失业的地狱?  
在一幅社会经济力量结构图的金字塔下面写着:“穷者越穷,富者越富。”旁边写着:“你在这儿(底层)”、“睁开眼吧,制止他们的垄断戏法”。  
一位老人的背上写着:“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谋利的人不道德。”  
   
呼吁美国实行“奥巴马计划”  
“要民主国家,不要公司王国!”抗议者在自己的口号下准备打持久战。组织者宣称,“占领华尔街”活动将会“无限期”延续下去,并且要把这场抗议运动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虽然美国一战后的青年是“迷失的一代”,二战后的青年是“垮掉的一代”,但在金融危机后诞生的青年正在成为“革命的一代”。  
抗议活动是当前美国社会矛盾的真实写照,说明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统治精英集团和监管当局推出的经济、金融改革措施未孚众望,美国普通民众对经济低迷的失望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情绪已积聚到需要爆发的程度。也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空前加剧,依靠资本主义自身的力量无法解决。每隔几年的经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引爆的,劳动者的示威游行是由剥削制度和社会问题导致的,并不是这一代青年喜欢“革命”。  
一幅标语板上写着:“公司、银行、政府应该承担责任,停止让我们为你们的错误买单。”希望奥巴马能够说服财团老板掏腰包,与政府一起拯救美国。然而,让富人割自己身上的肉给穷人吃,恐怕无异于与虎谋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只能是现在这样,而不可能脱胎换骨。抗议者画的这幅画很有意味:一个富人,手里挥霍着金钱,偷偷乐并说:“不要影响我的美好感觉啊!”  
美国人在思索“邪恶的资本家有多坏”,而我国的一些所谓精英却仍在做着“美国梦”,一边唉声叹气,一边为其效劳的主子进行辩护——尽管语言隐晦曲折,但其立场暴露无遗。  
“超级富翁,你们就要完蛋了。”抗议者打出了这样的标语,喊出了这样的口号。马克思的《资本论入门》已经成为推荐书籍,还涌现出了“夺回波士顿”网站、“解放广场”等“占领美国”的行动。一名抗议者说:“这是我们的‘解放广场’,如果有必要,我们会在这里呆上几个月。”  
美国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制定再好的“复兴计划”都是没用的,要救美国,只能切实解决美国现有的问题,而且金融口首先出了问题,就必须首先从金融口入手施治。西药不灵了,要中西医结合,既动手术割脓包,又服中药调脾胃。  
中国存在通货膨胀,但经济运行基本平稳,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不会出大乱子。美国统治者应该谦虚一点,来中国走一走,看一看。携手建设中美国,是一个不错的主张。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人不害怕中美第二次合作,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害怕什么?合作总比对抗好,共富总比独富好。中国富强了,就可以借给美国更多的钱。  
美国国会对奥巴马限制得太多太死了,美国总统成了一个摆设。我大声呼吁:要重塑美国,就看奥巴马总统的了。不要制定什么狗屁不是的A计划、B计划,那些都是智库的策划人用来欺骗老板的鬼怪伎俩,美国只有一个“奥巴马计划”就可以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团的遥控下,美国政府正在转嫁危机,逼迫人民币升值,就是美国统治精英将危机转嫁给中国所走的一步错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要美元,不要危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